提手旁的汉字及其文化解读
在中国汉字中,“提手旁”是一个常见的偏旁,其正式名称为“扌”,位于《说文解字》中的“手部”。这个偏旁由三划构成:横折钩、竖、横(从左到右)。它通常代表与手或手臂动作相关的意义。
扌的基本信息:
部首:“扌”
笔画数:3
笔顺规则:先横后竖再横
第1笔 横折钩
第2笔 竖
第3笔 横
常见带提手旁的汉字及解释:
握[wò]
结构解析:左边是扌,右边是个"屋"字减去宝盖头。
字源演变:金文中握像两手合抱之形,表示用手抓取、掌握的意思。
字义扩展:除了基本含义外,在古代还有控制、掌管之意,如君主握有国家大权等。
抱[bào]
组成部分:扌加一个包字。
古代形象描绘了一只手环抱着物品的样子。
含义不仅限于物理上的拥抱,还象征着包容接纳的态度以及保护和关爱之情。
接[jiē]
左边提手旁,右侧为"立"。
在甲骨文中接的形象描绘了两双手相交的情景,暗示接触交往的行为过程。
引申出连接沟通、继续延续等多层意蕴,并且在社会活动中具有重要的交际功能。
通过以上例子可以看出,这些带有提手旁的汉字大多涉及到人的肢体动作,尤其是手的动作,反映了古人在观察世界时对于身体行为重要性的认识。它们不仅仅是一种书写符号,更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社会价值观念,体现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传统和独特的审美情趣。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在现代汉语词汇体系中,“扌”已经成为了一个非常常见且重要的组成部分。无论是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简单动词还是复杂抽象概念表达所需的合成词语都离不开这一基础元素的支持。因此,了解并掌握好提手旁相关知识对于我们深入理解中国文化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本文由“字词网”收集、整理,素材仅供研究、学习。考订注释若有误,欢迎反馈。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ici.cn/hanzi/1824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