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汉字中,“掛耳”即为“阝”,也称为“双耳刀”或“双耳旁”。它是一个常见的偏旁部首,多用于与地理位置相关的字词中。在现代汉语中,带这个部首的汉字非常多,例如“阳”、“阴”、“都”、“邻”等。
一、结构和部首
挂耳旁由两个笔画组成:先写横折弯钩,再写竖提(撇)。在汉字中通常位于左边或右上角,在左侧时一般为两笔,在右侧时常写作一笔(如“郑”),并且根据书写空间的不同而变形。带有此部首的字往往有“地名”的意思。据《说文解字》,这个部首被称为“阜”,意思是高地。
二、笔顺规则
以"阳"为例,其标准笔顺如下:
撇;
竖提;
横折钩;
竖;
横折;
横;
横;
撇;
竖弯钩;
其中,前两笔是“挂耳旁”的组成部分,后七笔构成“易”。
三、造字及字理
挂耳旁最早出现在甲骨文中,最初的样子像一个斜坡或者阶梯,表示山陵的意思。后来发展成为了一个表意符号,用来表达跟地形地貌相关的内容。比如,“都”本意是指古代诸侯国的城邑中心地区,用挂耳旁加一口来表示,意味着人们聚集的地方。“邻”则是指靠近的人家,用挂耳旁加一个人来表示亲近关系。
四、字义
阳:“日出之方曰阳。”本义指的是太阳升起的方向,即东方。
阴:相对而言,太阳落下的方向叫做阴。
都:原本指的是古代城市的重要区域,现在主要作为地方行政单位使用。
邻:邻居,住在近处的家庭或人。
陈:本意是摆放、陈列的意思。也有陈述之意。
以上就是关于挂耳旁的相关内容介绍。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可以更好地理解汉字构造规律,进一步提高识字能力和文化素养。
本文由“字词网”收集、整理,素材仅供研究、学习。考订注释若有误,欢迎反馈。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ici.cn/hanzi/1828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