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传统的五行理论中,“火”是构成宇宙万物的五种基本元素之一,与木、土、金、水并列。古人认为“火”具有温热、上升等性质,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因此,在汉字系统里,也存在着许多代表或象征着“火”的文字。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汉字的世界,探索一些属于五行之中的“火”字,并了解其读音及构造特点。
在《康熙字典》和《说文解字》中,以火作为偏旁部首的有以下汉字:炎(yán)、烈(liè)、烧(shāo)、灯(dēng)等。
一、“炎”
部首:火;结构:上下结构;
笔画顺序:点丶、撇丿、横一、撇丿、捺㇏、点丶、撇丿、横钩一、竖钩丨;
造字方法:“炎”,从二火,意为两堆火焰重叠在一起,更加炽热;
字理分析:“炎”本意指天气炎热,如炎热。引申指物体温度高,如发炎。又指病状名,如肺炎。
相关词汇:炎症、炎热
二、“烈”
结构:左右结构;部首:火;
笔顺规则:点丶、撇丿、横一、撇丿、捺㇏、横折钩⺈、竖丨、横折钩⺉、撇丿、点丶;
造字原理:“烈”左边是个“火”,右边是个“列”。合起来表示熊熊燃烧的烈火;
字理解释:原意是指猛火焚烧。后引申形容气势强盛、力量宏大,如激烈、猛烈;
扩展词语:烈士、强烈、刚烈
三、“烧”
结构类型:左右结构;部首:火;
写法步骤:点丶、撇丿、横一、撇丿、捺㇏、撇折/撇摺ノ、横一、竖丨、提㇀、斜钩㇂、点丶、点丶;
创造方式:形声兼会意字。“烧”字由“火”和“勺”组合而成。其中“火”表意,而“勺”则用来发声。两者结合形象地表达了用火加热烹饪食物的过程;
文化含义:它不仅指代一种物理现象——物质因高温而发光发热的状态,还蕴含了烹饪美食的美好寓意以及对温暖家庭生活的向往之情;
延伸成语:烧杀抢掠
四、“灯”
构造模式:左中右三部分组成;部件名称:火+丁;
汉字书写次序:点丶、撇丿、横一、撇丿、捺㇏、横一、竖钩丨、提㇀、撇折/撇摺ノ、横折钩⺈、竖弯钩乚;
设计理念:左边是个“火”,中间是个变形的“人”,右边是个“丁”。整个字形像一个人手持火炬照明的情景;
解析:原本特指使用蜡烛或油燃料来产生光亮的一种工具。后来泛指所有能发出光线供人们夜间使用的电器产品;
同类词汇:灯笼、电灯
这些汉字均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对于自然界中“火”这一要素的认知与理解。通过观察它们不同的结构特征、学习其发音规律,我们不仅能更深入地认识每一个单独存在的字符本身,还可以借此机会领略到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独特魅力所在!
本文由“字词网”收集、整理,素材仅供研究、学习。考订注释若有误,欢迎反馈。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ici.cn/hanzi/1833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