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冠”字的成语及其解析
在中国丰富的文化宝库中,“冠”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汉字。它不仅在古代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在现代汉语中也经常被用来形容最杰出或最重要的事物。“冠”的基本含义是指戴在头上的装饰品,多指帝王或贵族所用。下面我们来详细探讨几个包含“冠”字的成语,并对“冠”这个字进行一些基础介绍。
一、“冠冕堂皇”
拼音:guān miǎn táng huáng
释义: 形容外表庄严或正大光明的样子。有时含贬义,指表面上装模作样,实际上并不是这样。
出处: 成语出自《汉书·王莽传》,原句为:“衣冠而见天子者,自古皆然。”后世引申为表面文章做得好,实质上并非如此。
二、“怒发冲冠”
拼音:nù fà chōng guān
释义: 意思是因为愤怒头发竖起,把帽子都顶起来,形容人极度气愤的状态。
典故: 出自宋代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字理分析——“冠”字详解
部首与结构:
部首:冖(mián),表示覆盖。
结构:上下结构,共11画。
笔顺规则:
点;
撇;
撇;
捺;
竖折/竖弯;
撇;
点;
撇;
竖提;
竖;
撇。
造字原理:
“冠”的本意指的是盖于头顶之物,即帽饰。甲骨文中已出现类似形态符号代表此意。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赋予其更多象征意义和社会功能,成为区分等级尊卑的重要标志之一。
演变过程及扩展用途:
最初只用于描述实际存在的头饰物品;之后延伸到比喻领域,如最高荣誉被称为"冠军";又进一步抽象化为任何居于首位的事物均可称之为"冠"。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冠”不仅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还具有广泛的适用范围,在表达思想情感方面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希望以上的讲解能让大家更深入地理解这个充满魅力的文字。
本文由“字词网”收集、整理,素材仅供研究、学习。考订注释若有误,欢迎反馈。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ici.cn/hanzi/1840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