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蝉骆宾王带拼音
在古典文学的世界里,骆宾王以其独特的才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留下了无数传世之作。其中,《咏蝉》一诗,更是以其深邃的意境和精妙的语言,成为千古绝唱。本文将带您一同领略这首诗的魅力,并附上拼音,以便读者更好地欣赏和学习。
骆宾王其人其诗
骆宾王(约640年—684年),字子云,唐朝著名诗人,被誉为“初唐四杰”之一。他的诗作以咏物、抒怀为主,语言精炼,意境深远。其中,《咏蝉》一诗,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哲理,成为后人传颂的经典。
《咏蝉》原文及拼音
原文: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拼音:
chuí lú yǐn qīng lù,liú xiǎng chū shū tóng。
gāo jū shēng zì yuǎn,fēi shì jiè qīng fēng。
诗歌赏析
这首《咏蝉》以蝉为咏物对象,通过对蝉的形象描绘,表达了诗人高洁的品格和超凡的境界。
首句“垂緌饮清露”,描绘了蝉栖息在高树之上,垂下的触角如同珠帘,饮着清澈的露水。这里的“垂緌”形象生动,既表现了蝉的姿态,也暗示了诗人高洁的品质。
次句“流响出疏桐”,形容蝉声悠扬,从疏朗的桐树间传出。这里的“流响”既描绘了蝉声的清脆,也象征着诗人高远的志向。
第三句“居高声自远”,意味着只有站在高处,才能发出远扬的声音。这里借蝉的高居,表达了诗人追求卓越、不甘平庸的志向。
最后一句“非是藉秋风”,点明了蝉声远扬并非依赖秋风,而是其自身的品质所致。这句话既是对蝉的赞美,也是对诗人自身品格的肯定。
案例分析
骆宾王的《咏蝉》与唐代另一位诗人杜甫的《蝉》有异曲同工之妙。杜甫的《蝉》以“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开篇,与骆宾王的诗句如出一辙。然而,杜甫在接下来的诗句中,更多地表达了蝉的悲凉和自己的孤独,而骆宾王则着重于蝉的高洁和自己的志向。这种不同的表现手法,体现了两位诗人不同的情感世界和审美追求。
总之,《咏蝉》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哲理,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的瑰宝。通过学习和欣赏这首诗,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典文化的精髓,也能从中汲取精神力量。
本文由“字词网”收集、整理,素材仅供研究、学习。考订注释若有误,欢迎反馈。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ici.cn/pinyin/447207.html